九月练笔之十七:美好未来
咩利普
Last updated
咩利普
Last updated
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未来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公元1587年,农历丁亥年,亦明万历十五年、日本天正十五年。是年风平浪静,并无大事发生,为平年。丰臣秀吉九州征战战胜,岛津义久降伏;徐霞客出生,玛丽一世(苏格兰女王)、海瑞、戚继光去世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此时的申时行成为首辅已经是第四年,五十二岁,正值精力正旺之年。名震一时的张居正去世已有五年,这五年间有仇的报仇、有怨的报怨,总算把张居正清算事件解决,自己作为张居正亲信当然也免不了频繁被攻击,但也有惊无险,总算告一段落。万历皇帝也已二十四岁,登上皇位十五年。
摆在申时行面前的大事说多不多,说少不少,总体上是为两件:立储“国本”之问题及百官道统之问题。
一是皇帝宗社的立储大计,神宗万历偏爱皇三子朱常洵已是不争的事实。然而废长立幼不合乎封建礼法,因此神宗见立幼无效变把此事迟迟不提,置之不理,任由朝廷百官劝解,只以皇长子年龄过小为由不予确认。申时行一边安抚着万历的情绪,相信自己教导过的神宗总有一日会自己想清问题的缘由;一方在百官面前装作恪守立法,反对废长立幼。
二是文官集团内部安全感和道统的维系。万历十五年正值京察之年,每六年一次的京察表示着所有的京官及地方巡抚都要被逐一考察。为了安抚大小官员及人事上的稳定,有别于前任张居正的做法。申时行考察下来,仅有三十三人出身于进士的职官降级或罢免,这稳定了文官集团的情绪及申时行的地位。虽然很多人视申时行为“首鼠两端”的和事佬,但鉴于前任张居正死后的惨状(因变法触及既得利益者,死后被参、家产籍没、子弟流放),他必须虚心下气,才能安稳好百官之心思,使皇帝放弃抵触、使百官重归于道统。
在反对申时行的人们看来,申时行在任期间无所作为,没有督促皇帝尽快完成立储;同时又是扮出两副嘴脸,皇上面前一套、群臣面前一套;以至之后与皇帝的密疏泄露,被迫辞官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朱翊钧,明朝第十三帝,年号万历,在位四十八年,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。(i)然而1587年当时的万历帝还不知道他可以在位这么长时间。父亲去世,九岁的他便正式即位,在位前十年很有作为,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辅佐下推行“考成法”并改革税制,政治面貌及经济状况都有极大的改善。然而随着“元辅张先生”的去世,一场前所未有的打击落在了万历帝身上。
万历十年,张居正去世。当年反对张居正改革的大臣们一一上奏参张居正,万历皇帝对这位多次劝戒自己要节俭行事的张居正,实际上过着帝王般奢侈生活的老师由爱生恨,最终抄了张居正的家。张家人因为掏不出本就没有的百万两白银,或被饿死、或被流放。
万历十五年,张居正清查时间已过五年,皇帝废除了功高震主的前首辅张居正,但好像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威信。批判自己“无所作为”的折子送上前来,如果将他革职,他便会以此为傲,成为其他人口中刚正不阿的清官;喜欢的三太子不能立为太子,而在百官的逼问下又必须回应没有废长立幼的想法。这一年阳历七月,皇帝降谕工部,询问张居正在京的住宅是否已经处理掉又或是租给谁人,工部的答复并没有被史官记载下来,大致觉得工部的回答对于国家大事并无关紧要,无需记载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因张居正去世,原被张居正排挤的海瑞成为了受益方。万历十二年(1584年)冬天,重新征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。举太宗刑法以惩治贪污不正之风,以至百官恐吓不安,多人告状诬蔑海瑞。海瑞也曾多次再请求退休,神宗不许。十月十四日,海瑞故于南京任上。(ii)
与海瑞恰恰相反,戚继光作为张居正一手提拔出来的武将,在万历十三年,因手握兵权,涉嫌与张居正一同谋反,受到弹劾,罢免回乡。腊月廿三日,戚继光故于乡中。(iii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京中百官听闻,顿感欣慰,虽仍有立储“国本”问题尚未、北部萨尔浒之患尚未解决;皇帝虽不理朝政但百官有序依然;吾等尚有百姓之碎银可收缴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未来。
作者跋:感谢黄仁宇先生的《万历十五年》,第二遍重读本书仍觉收益颇丰。原计划练笔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,感叹大学进入工作时的状态,但觉自己之担忧与先贤们担忧对比天壤之差,遂以此书为蓝本取其皮毛,汇成此文。两日时间重新拜读,看完一遍后觉得好像又看了一遍。书中之精髓,待读者自行品鉴。
馍评:本篇题目主题是“恨意不止”,但若严格一些这是要判偏题的:
本文说是“恨”,“无奈感”是更重的,无论在位者与弄权者是谁,利益集团都在复仇、清算。且和作者聊了聊,本来是想写自己与几个朋友,大约就是“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;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;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;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”的那种感觉。但又寻思了一下自己也才将将接受了社会的毒打,还不至于到拿来做文章的地步。
美(一)好(起)未(完)来(蛋),哈哈。
i.取自“百度百科—朱翊钧”。
ii.取自《海瑞年谱》:1587年,明神宗万历十五年丁亥,海瑞七十五岁,在南京都察院任上...秋,海瑞病重,但不愿服药。十月十四日,海瑞卒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,享年75岁。
iii.取自《万历十五年》页249说法,“阳历1588年1月17号清晨”。